百年之前,一群卓越的文人墨客开诏安书画风气之先,逐步形成中国传统书画史上独具特色的诏安画派。
百年之后,“家中无字画,不是诏安人”成为美谈,“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成为名片。
一代代书画家的笔耕不辍造就了诏安这片文化沃土。如今,书画交流愈盛、文化产业愈兴,一个书画之乡的文化崛起正在上演。
书香墨韵历久弥新
诏安书画之风兴于唐代,经历代书画家的辛勤耕耘,丹青耀眼,名家佳作层出不穷,至明代已达到鼎盛时期。能书善画者遍布城乡,人才辈出,形成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至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谢琯樵、沈瑶池等诏安画家群起,地域色彩尤为突出,形成冷逸淡雅的“诏安画派”画风。
近百余年间,诏安画派的画风影响了福建、粤东、台湾等地,作品流传于日本及东南亚的华人社会。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诏安书画重绽艺术风采,并随着时代潮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由单一的传统模式解脱出来,形成多元化的艺术风貌。
现当代,诏安书画大家相继涌现,原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林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漆画大师四川画院院长沈福文,台湾十大画家之一、国画大师沈耀初,旅澳著名画家许海钦,盲人画家沈冰山等均为诏籍人士。
在历代书画家的精心耕耘下,诏安凝聚一股翰墨飘香、丹青耀眼的艺术气息,各种书画名作层出不穷,并相继荣获“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等称号。
如今的诏安,在书画之风盛行,艺术气质聚集的路途上,以恢弘古今的书画成就带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据统计,诏安现有诏籍国家级美协会员16人、书协会员23人,省级美协会员105人、书协会员114人,现有画廊300多家,书画产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
文化产业一枝独秀
6月初,诏籍华侨沈晓东从诏安满载而归,随身携带新鲜出炉的《诏安历代书画选》。作为新加坡诏安会馆的副主席,他要趁会馆八十周年庆典之际,将2000余本画选赠送给东南亚各华人会馆、社团组织、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等机构。在他看来,这本精选了自明末以来诏籍书画家名品佳作的画选是外乡人认识诏安的最好窗口。
出版精选画册、举办联谊展览、开展对外交流,诏安“中国书画之乡”的品牌效应在频繁的文化推广中日益显现。连续举办6届大型书画艺术节、成立近10个群众性书画团体、培养30多位省级以上获奖书画名家、先后举办100多场大型书画展……一个个数字背后是诏安近年来书画文化品牌创建的成果。
坐拥如此巨大的文化“宝库”,如何使其“变现”成为诏安发展县域经济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诏安县大力实施品牌培育战略,精心规划建设了沈耀初美术馆、海峡两岸(诏安)书画创意产业园、中国诏安书画城等一批书画艺术平台项目,画廊、裱褙店、专业培训机构、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如今县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达到148家,个体经营户777家,海峡两岸(诏安)文化创意书画产业园入选省文化产业园区名单,逐步培育形成了工业、贸易、服务业等多类型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及链条得到延伸,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今天的诏安,书画艺术已走进寻常百姓家,高度融入群众生活圈,各种主题性、探索性的书画展览此起彼落,各地书画名家经常集聚一堂。拥有78家交易店面的书画城初具规模,已建立专业固定的书画展馆和交易会所,初步形成了集学术交流、创作欣赏、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书画文化产业、交易集贸市场和旅游文化观光点,大量的书画主要销往广东、福州、漳州及东南亚等地区,市场年售总额可达近千万元。
传统书画邂逅“e时代”
“经过两天的展示,将有20幅书画作品于今晚8点整正式开拍,每幅作品起拍价为200元,每次加价50元……”6月2日,书画收藏爱好者老沈兴奋地向笔者展示当地某书画微拍群群主发来的信息。
所谓“微拍”就是利用微信群拍卖书画作品。作为土生土长的诏安人,老沈虽说也能提笔作画,但看到自己喜爱的书画作品,也忍不住想将其收入囊中,无奈传统的书画拍卖流程过于繁琐,也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这个微拍群太方便了,作品多质量又高,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参加竞拍,价高者得,现在我已经入手了10多幅书画了。”老沈高兴地说,此次他看中的是一幅诏安名家创作的山水小品,他的心理价位是1000元,只要不超过这个价位,他便可以接受。
在当地,像老沈这样热衷于通过微拍购买书画作品的人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书画微拍群也有近10个,每个群可容纳数百人,每周进行2-3期的作品竞拍,每次作品可达20-30幅之多。“微信拍卖”在降低了文玩拍卖门槛的同时,也简化了拍卖的流程,为普通书画爱好者轻松参与拍卖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诏安县通过不断拓展“e+”思维,积极引导民间书画网上交易,通过利用微拍平台和画廊自行开设的销售网站,拓宽传统书画作品销售渠道。正是通过这样一场传统书画与“e时代”的完美邂逅,使得这些书画网络平台成为诏安书画文化系列产品对外输出的又一阵地。